•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中关村园区
      • 怀柔园区
      • 落塔
      • 科学家精神
      • 文体活动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人才概况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所党委
      • 所纪委
      • 党支部
      • 工会
      • 团委
      • 妇委会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花园
      • 前沿动态
      • 情系科学
      • 释疑解惑
      • 精彩图片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预算决算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中科力森
    • 关于力森
    • 主体业务
      • 国资监管
      • 成果转化
      • 知识产权运营
      • 投资
    • 产业布局
      • 持股企业
      • 事业部
      • 产品介绍
      • 科技成果
        • 航空航天
        • 生命健康
        • 交通能源
        • 先进制造
        • 专业软件
    • 新闻资讯
      • 力森要闻
      • 持股企业动态
    • 招聘信息
      • 岗位信息
      • 持股公司
    • 联系我们
  • 怀柔园区
    • 基地概况
    • 动态信息
    • 通知公告
    • 科研团队
    • 管理制度
    • 流程指南
    • 基础服务
    • 周边配套及景点
    • 联系我们
    • 图片新闻
    • 科研进展
    • 全文检索
    • 大型装备
    • 园区简介
    • 配套设施
    • 联系我们
  • 基础科学中心
    • 中心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研进展
    • 会议通知
    • 人才队伍
      • 核心骨干
      • 青年人才
    • 快讯
  • 媒体扫描
  • 综合信息
  • 通知公告
  • 学术交流
  • 招聘信息
  • 仪器设备
  • 专题报道
  • English
  •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所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所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中关村园区
      • 怀柔园区
      • 落塔
      • 科学家精神
      • 文体活动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人才概况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花园
      • 前沿动态
      • 情系科学
      • 释疑解惑
      • 精彩图片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预算决算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中级及以下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人才招聘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当前位置: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
  • 科研进展

    力学所在光动力可拉伸电子面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苏业旺发布时间:2024-03-04【字体: 大  中  小 】

    改善面部健康状况对于所有年龄段人群都具有重要意义。光动力是一种新兴非侵入性技术,利用光动力效应可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苏业旺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杨亚研究员团队和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李锐教授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光动力可拉伸电子面膜(SEFMPT),它集成了红-蓝-绿三色LED阵列,具备便携、照度均匀和解放双手等优点,实现了皮肤抗衰老、痤疮治疗和皮肤美白等多重功能。该研究为光动力技术和可穿戴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研究成果近期以“Stretchable electronic facial masks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纳米能源》(Nano Energy)上。

    作为一个对人脸进行光动力治疗的平台,SEFMPT(图1)可以集成各类传感器。作为演示,该研究将光动力功能组件(红-蓝-绿LED阵列)加以集成,用于伤口愈合、消炎和皮肤美白。为了使SEFMPT具有较高的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能,作者提出一种新颖的分片单面软压(PSSP)封装技术(图2)和一种非常规的加厚多层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蛇形连线设计(图3)。通过皮肤纤维细胞(HSF)实验验证了SEFMPT的治疗效果(图4),表明SEFMPT在皮肤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应用潜力。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张丽娟博士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笑笑博士,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苏业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杨亚研究员和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李锐教授。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基金项目的支持。

    图1. SEFMPT外观与机理。a) SEFMPT的外观及佩戴方式;b) 三色灯独立控制;c) SEFMPT分层视图,包括顶部的硅酮封装层,中间的可拉伸岛桥网格结构层以及底部的硅酮封装层;d) SEFMPT的关键可拉伸岛桥网格结构图,e) 为每层的局部放大图;f) 三色光治疗的作用机制

    图2 SEFMPT的制作。a) 封装前的制作工艺;b) SEFMPT分区以进行PSSP封装;c) PSSP封装展开视图和d) 封装过程;e) PSSP封装后的SEFMPT

    图3. SEFMPT的大变形。a) 拉伸,b) 弯曲,c) 扭曲;d) 单层Cu和Cu-PI复材结构的力-加载应变曲线;e) 单轴拉伸至100%和90%应变时Cu-PI复材结构的应变分布;f) 单轴水平和垂直拉伸时器件对人体皮肤的相对拉伸刚度;g) 两种不同截面尺寸下典型蛇形Cu连线中的温度分布;h) 环境温度为20℃、输入1A电流10min时SEFMPT内部温度分布

    图4. SEFMPT三色光照射对皮肤护理的影响。红光效应:a) MTT法测定HSFs活性;b) HSFs的ERK磷酸化水平;c) HSFs的流式细胞术分析;d)皮肤抓伤后的HSFs迁移。蓝光效应:e-h) 初始菌落数分别为104、105、106和107下的痤疮丙酸杆菌存活率。绿光效应:i) 酶标仪测定的黑色素水平;j) 黑素细胞活力;k) 酪氨酸酶活性。l) 酪氨酸酶的表达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4.109407)


    附件下载:

    下一篇:力学研究所在边界裂纹分岔与裂纹屏蔽效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京ICP备050028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9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邮政编码: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