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一次出差,听到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马云在湖畔大学开学典礼上的一段讲话,提到使命、价值观和愿景是企业发展的三个重要元素,如果缺乏会让企业失去方向、甚至走向失败。虽然马云的讲法未必专业,但我受到一些启发,也让我逐渐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把这三个方面说清楚。回想起两年前的一次“两学一做”活动,我在会上做过一个简短的发言,如今再整理出来,希望能够通过几个案例谈谈对使命、价值观和愿景浅显的理解。
一、信念
2016年4月6日凌晨,我有幸在现场见证实践10号科学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升空。酒泉基地位于甘肃和内蒙古交界的戈壁,距离嘉峪关机场约300公里。几十年来,基地核心区域俨然一个现代化小社会,配套齐全、风景优美。尽管如此,沿路的集镇点缀着戈壁滩绝对的凄凉。
我们很难想象1958年基地开始建设时的景象,也许用凄惨形容更为贴切,都是影视剧根本无法刻画的艰苦卓绝。在那种条件下,人的生存是没有任何尊严的。我不禁问,什么支撑着他们,什么让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们坚守岗位、不辱使命?这就是对党、对国家和人民的信念,是一种誓死的忠诚。
二、奉献
1958年对中科院和力学所也是非常重要的时间点,怀柔基地开始建设,对外称“北京矿冶学校”,这段刻骨的历史浓缩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两弹一星”纪念馆。力学所在1959年开始组建二部,先后涉及多个研究室、保障系统、工厂等,有试验区、研究区和生活区,有的研究室整个搬迁到了怀柔基地。
据老一辈们回忆,有四百余人在那里奋斗了十年,直到六十年代末期由军事机构接管,期间为国家重大任务作出了巨大贡献。很多人去的时候是饱含激情的热血青年,回来的时候已经人到中年,有人回了力学所,也有人纳入其他单位,更有人永远长眠在那方土地上。他们的价值观是什么?这就是奉献,无私无畏地为国家、为事业奉献。
三、作为
2007年,力学所团委组织部分青年同志参观河南红旗渠,我在这次活动中领略了“红旗渠精神”。河南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林州人民用接近原始的方式,在太行山上凿出了一条“人工天河”,建造了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为全县的54万亩田地赢得了蓬勃生机。
从1960年到1969年,十数万林州人民十年艰苦奋斗,以“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的豪迈气概“重新安排林县河山”。“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也成为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当年,他们的愿景是什么呢?也许“敢叫日月换新天”才是最好的概括。而要达到这样的愿景,林州人民敢作敢为。
如今,青年人中可能已经没有几位能记得力学所的所训——“创新、严谨、团结、奋进”。简短精炼的八个字却包含了万千的含义。但我们之中,又有几人真正正视过这八个字,又有几人用它来审视过自己的学术生涯,又有几个部门用它来考量过自己的工作。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也许正是这方面的缘故,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们对个人的发展感到困惑、对团体的发展感到迷惘。
中科院的办院方针是“三个面向、四个率先”。在这个硕大的群体中,个体的使命就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愿景就是“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智库和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而连接使命和愿景的过程中所确立的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所以,“三个面向、四个率先”不是个口号,不是用来喊的,不是用来贴在墙上的,而应该是我们检查和督促自己的标准。我们应该检验自己的工作,是否符合“三个面向”的使命标准;我们应该扪心自问,为了“四个率先”的愿景,我们的工作能否满足要求,我们能够贡献什么力量。
我们都是国家的精英,我们要有信念、讲奉献、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