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奖获奖作品: 成长与信念

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党支部

每当一个本科生和一个稍微成熟一点的科研工作者对话的时候,我们总能听到大致这样的词句,要对某某学科和方向有兴趣,要在过程中坚持不懈,要有决心和信心做出结果,这大概就是所谓科研工作者的信念。好多时候我们对什么是兴趣,该怎样坚持不懈,什么是决心和信心,并不理解,更别说抽象的信念,因为我们更多地似乎急功近利地从字面去理解这些词汇,另一方面多年的应试教育让人习惯于用24 小时解决问题的态度应对一切。那么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位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我们还是需要信念的,我们要亲自体验和感受,要用具体的实践去塑造属于自己的科研信念。我想科研信念包含四点,种子、兴趣、决心和坚持。

信念是由种子发展而来的。每个人的职业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源头,1993 年的我被父母送到后村小学,一所目前已经被合并掉的学校,这所学校是20 年代周培源先生的父亲周文柏先生(地主)捐了几十亩土地建立的,周培源早年也在此校读过四年书, 因此小学时代的我们每个学期都要去周老的故居打扫卫生。我至今依然记得周培源故居的布局,进门两排科学家的巨大画像,正中间是周老,当时的许老校长都会给我们讲述周文柏和周培源的故事,并勉励我们要发奋努力,做未来的栋梁。今天看来,当时的熏陶给我的内心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信念需要兴趣。2003 年,我读高一, 当时作为学校代表之一有机会去到南京大学物理系培训物理竞赛。南京大学物理系的马老师用及其风趣而又简略地语言给我们讲述电场和磁场的概念、现象和数学解法,给了原本对物理学充满兴趣的我极大的震撼,原来物理学还可以这么玩。尔后又看到一些老师求解函数的极值问题时候就先点了一下(后来知道是求微分),然后就很快把极值求出来了,这相比原来我们只能做配方找对称轴之类的方法高明多了,这也极大地震撼了我,原来高级一点的数学是这样的。当晚我就跑到南京新街口书店买了一本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微积分,以至于回来还迷路了。回到高中读书后,我坚持在高中三年就学完了单变量微积分的内容。那次培训对我震撼极大,让原本对数学物理都比较热爱的我更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信念需要决心。2008 年奥运会,我和几个同学来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参加大学生学习和研究计划。谈庆明老师的报告让我第一次领略到了钱学森的工程科学思想,郭永怀烈士的影像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大师的奉献精神,大量参观学习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力学还能做这么多的基础和应用工作。早先还不太清楚未来自己要从事什么工作的我就下定了决心要来力学所读研,要从事力学科研工作。

信念需要坚持。2009 ~2015 年,我在力学所读博。读博是辛苦的,大概要作两个方面的转变。第一需要从读书考试的模式转变为提出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的模式, 第二需要从24 小时解决问题的心态转变成不断尝试错误找寻机会的心态。从学会文献调研、批判性阅读文献到找出科学问题、寻求适当的手段解决具体的问题,到最后撰写论文和报告,这一切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困难,好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困惑,感到煎熬,甚至会感到怀疑和放弃。多年来李先生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告诉我此时此刻要保持耐心和坚持,有这么一个故事,李先生在文革期间不参加批斗游行这些凑热闹活动,而是耐心地在家里十分深刻地学透了Van Dyke 的摄动法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Orszag 的高等应用数学这两本书,并且完整地翻译了这两本书。李先生的教育和影响让我明白,在艰难面前要保持耐心,要保持坚持,要持之以恒地不断尝试,在错误和经验中找寻机会,直至最终达到目标。

总而言之,信念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不断地体验和实践塑造而成的,我的信念是找寻种子,发展兴趣,下定决心,持之以恒。

(演讲者: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