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郭永怀和李佩先生一起合葬在力学所院内,他的学生和其他后辈将精心守护他们俩以及和郭先生同时殉国的警卫人员牟方东同志的陵墓。
在我心中郭、李两先生是一对很亲切、难忘的前辈,57年夏天,郭先生对我们说,我在家时间很少,你们不要到家里来找我,这个周末请你们五位研究生到我家里来见见你们的师母。师母为了招待我们,让中关村糕点部送来刚出炉的精美点心。那天郭先生坐在沙发上笑,没有怎么说话。李先生很和蔼、很健谈,她跟我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到现在仍然末忘的一件事,是她告诉我们:她在美国如何学马克思主义。当时我感到很意外,在美国学马克思主义?
李先生也是国外回来的高级专家,但担任西郊办公室副主任,当时中关村条件很差,李先生想出各种办法来改善科研人员生活环境。试想一下现在从国外引进的人才,有哪一位愿意到一个单位去当行政科副科长。后来李先生调到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英语,教学水平很高。研究生院要授予她教授职称的时候,她自己认为不够格,不应该授。一个人年纪大了别人都会劝你,最重要的事是养生健康。李先生可不这样,年老以后,身体也不怎么好,仍然日夜操劳。李先生的行为,为我们树立起学习的榜样。
我第一次见郭先生是1957年1月,郭先生在清华力学班讲流体力学,我和上海交大的何友生等几个人一起给他当流体力学助教。郭先生是理论家,但是特别重视实验,他对我们说: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开展实验工作,并带我们到北航拜访陆士嘉先生,並参观她的气动实验室。因为实验条件短时间准备不好,后来没有这么做。他选择普朗特著的流体力学当教科书。当时有人议论,说郭先生为何选这么一本教科书。流体力学有两类教科书,一类非常偏爱数学推导,郭先生选择的流体力学,重视流动的物理本质。当时该书没有中文版,郭先生刚回国,便自己动手翻译,翻译一章,油印一章发给学生。从这件事开始,感受到郭先生的工作作风。
郭先生和李先生一样,总是站在国家的立场,而不是考虑个人利害来行事的。我想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他第一次跟我们谈话的时候说:他决定回国后,有朋友跟他说,国内条件很差,再获个人重大学术成就很难了。郭先生说,他只考虑为祖国力学事业当铺路石。他希望我们也要作好这种思想准备。他对我们说:你们干好了,后来人才能创造出重大成果。
力学界有些人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做实验的人整天敲敲打打,智力不高,不尊重做实验的人。虽然现在有很多人热衷于申请试验性设备建设项目,但动机有可能是因为经费多。激波管组开始时五个人,我们五个人没有人觉得干的是低级劳动。
56年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当时我在学校教书,不知道如何向科学进军,所以想到科学院来,来后有幸碰到郭先生。严济慈老先生说:学做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个好导师带着,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不是说你才华出众就一定能成大事,我向郭先生学习,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工作上,才有可能为国家做一点真正有用的小事。
有一件事我想在这个隆重场合说一说:郭先生是从核试验基地回北京时遇难的,媒体重点介绍的是郭先生对核武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实郭先生是一位对导弹、核弹和人造卫星做出全面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