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郭永怀奖学金获得者

“郭永怀奖学金”是为了弘扬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激励研究生奋发向上,创新进取,发现和奖励优秀年轻人才而设立,迄今为止已有25年的历史,力学所已有161名研究生获得“郭永怀奖学金”的荣誉。

  2017年郭永怀奖学金一等奖获得者

    

  甘政涛 

  甘政涛同学是2012级硕博连读生,导师虞钢研究员和何秀丽副研究员。 

  甘政涛的研究工作对多尺度激光增材制造物理过程对象,凝练出高温合金激光增材制造过程中热质输运及其对熔池凝固行为的影响的科学问题。 

  所取得的研究结果,已发表(含录用)SCI论文4篇,包括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和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一类期刊,申请5项发明专利,其中已授权3项。 

    

  李龙 

  李龙同学是2013级博士生,导师宋凡研究员。 

  李龙的研究工作以当前关于波动熵力力律的争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得到了波动熵力与膜间平均距离的关系式,首次获得了波动熵力的方程。分析讨论了波动熵力在膜间配体、受体结合成键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重点研究了波动熵力与脂筏在该过程中发挥的协调效应。 

  李龙同学所取得的部分研究结果,发表在Acta Biomaterialia, Physical Review E, Acta Mechanica Sinica, Journal of Thermal Stress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in Design, 《力学进展》、《工程力学》、《固体力学学报》、《应用力学学报》期刊上。 

    

    

  2017年郭永怀奖学金二等奖获得者 

    

  陈雪 

  陈雪是2011级硕博连读生,导师是刘秋生研究员。 

  陈雪的研究工作以附着在加热平板上的蒸发液滴为模型,开展系统的实验研究与模型化研究,定量分析空间微重力环境中相变流体的界面效应和热质传输规律,揭示复杂相变界面流体的热力学-界面动力学耦合机理。搭建了多参数测量和多场观测实验平台,实验研究了大尺度液滴的蒸发过程,并结合SJ10空间实验结果分析液滴的热质输运耦合机理。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测液滴的对流不稳定性,发现液滴中由于温度梯度方向的不同所出现的两种对流涡胞结构,分析了尺寸效应对涡胞结构的影响及其演化规律。在国际和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检索有3篇。2015年入选中法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CAS-CNRS)并赴法国马赛大学开展为期一年的国际合作交流。 

    

    

  高梦忱 

  高梦忱是2012级硕博连读生,导师是高福平研究员、许晶禹研究员。 

  高梦忱重点研究了化学药剂及环境温度等变化对段塞流动的影响,给出了段塞流动的流动参数、气泡分布状态、以及流动演化过程等,通过引入加速压降,建立了更加精确的压降理论预测模型;针对严重段塞流动,给出了流型识别方法、化学药剂对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无量纲参数间的变化关系等,为给定入口条件下,预测管路流动状态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工作已发表在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Chem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等期刊上。 

    

    

  李爽 

  李爽是2015级硕士生,导师是苏业旺研究员。 

  李爽研究了压电器件开路电压的测量问题,给出了压电器件电压测量的一般性标准,为正确衡量压电器件的性能提供了指导;提出了软硬叠层结构柔性压电器件的结构设计,并给出了优化方案,增加了柔性压电器件的实用性;研究了软硬叠层结构中软层所发生的主要变形,证明了中间软层以剪切变形为主,轴向应变可以忽略不计,纠正了部分研究者关于软硬叠层结构的错误理论;对于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软硬叠层结构在圆柱上弯曲的工况,给出了位移及应变的解析表达式,供柔性电子领域的工程人员使用。所取得的部分研究结果已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以及Extreme Mechanics Letters国际期刊上。 

    

    

  李伟斌 

  李伟斌同学是2013级硕博连读生,导师是王育人研究员。 

  李伟斌的研究工作基于实践十号(SJ-10)卫星有效载荷-胶体材料箱,围绕着胶体液滴组装动力学理论,通过开展天地对比实验和理论分析而展开研究工作。建立了干区扩展模型,揭示了液膜去浸润和颗粒组装的耦合作用和大接触角演化过程中胶体颗粒的三种动力学行为,提出了微重力环境下咖啡环效应的弱化机制。揭示多相界面对液体浸润特性的影响机理,实现了SJ-10卫星上胶体液滴的成功管控的应用。发展了空间中磁力搅拌技术和固液两相超声搅拌技术。所取得的部分研究结果发表在Micrograv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hysical Review E, 《物理学报》、《空间科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加2次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获第九届全国微重力会议优秀论文奖。 

    

    

  庞振乾 

  庞震乾是2013级硕博连读生,导师是魏宇杰研究员。 

  庞震乾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稳定三维碳蜂窝结构的力学性能展开。得到了晶格动力学稳定的三维碳蜂窝结构,得到其非线性应力应变响应,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产生此种响应的原因,对其泊松比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也与理论计算结果完全一致。计算了不同结合位点下碳蜂窝结构的力学性能并结合电荷密度分析,得到扶手椅型碳蜂窝结构在结合点附近的弯曲刚度高于锯齿形结构。随着孔径增大,结合点对于其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变得其次,其变化趋势完全符合连续介质力学的理论推导。在学期间发表在纳米科学领域顶级杂志Nano Letters 1篇,碳材料Top期刊Carbon 2篇,Europhysics Letters 1篇。 

    

    

  杨浩 

  杨浩是2012级直博生,导师是龙勉研究员。 

  杨浩的研究工作基于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研究背景和发展态势,针对肝脏特殊的物理力学环境与生物学特性,围绕肝脏炎症反应中中性粒细胞的募集机制这一关键问题进行选题并开展研究工作的。所取得的部分研究结果已发表在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 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 Lab on a Chip(封面文章)期刊上。 

    

    

  杨喆 

  杨喆是2012级硕博连读生,导师是黄晨光研究员和魏延鹏副研究员。 

  杨喆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梯度缺陷的主动控制方法来调控压溃历程,并通过赋予不同的梯度参数获取不同趋势的压溃力演化特征。本论文研究实现了在非稳定加载条件下对吸能压溃历程的精确预测及主动控制,已应用于最新的高温气冷核反应堆中,并有望在多类吸能构件上推广应用。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检索有3篇,EI检索有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得技术应用证明1项。 

    

    

  殷秋运 

  殷秋运是2012级直博生,导师是黄晨光研究员和吴先前副研究员。 

  殷秋运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两种高性能吸能材料:剪切增稠流体(STF)与镍钛形状记忆合金(NiTi SMAs),通过系统实验表征结合微观数值模拟的多尺度研究方法,对两种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所取得的部分研究结果已发表在Philosophical Magazin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Applied Physics等期刊上。 

    

    

  周凯 

  周凯是2012级硕博连读生,导师是姜宗林研究员。 

周凯的研究工作在JF-16膨胀管基础上,通过性能优化和设备升级,搭建了JF-16膨胀风洞,将试验气流速度由8 km/s提高至10 km/s,实现了飞行器超高速大气再入问题急需的超高焓试验能力。进一步发展了高焓流动数值辅助流场诊断方法,完善了风洞试验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膨胀管性能研究、膨胀风洞建设、气动热测量、壁面催化效应、热化学反应模型、流动显示及辐射光谱测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结论。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沿引导作用,属于基础研究范畴,且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为飞行器再入物理机制研究及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储备和数据支持。所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航空学报》、《北航学报》期刊上。